裝修中,大部分業主都會考慮房屋格局以及家居擺放的風水問題,從裝修的每個步驟細節做調整。但是換個角度構思,為什么我們不能把房屋的風水問題前置呢?依據風水看戶型,選對家。
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了五點,讓大家提前一步,解決風水問題。
一、門口處不宜有頂梁
如果在進門處的頂部有一道橫梁,風水上認為這是 “穿心梁”,是指房屋中央有梁柱穿越,認為有此現象的房子,居住者容易發生意外,需小心避免。事實上,一進門就看到頭頂上有一道橫梁,視覺上不美觀,而且易給人一種壓抑和不安的感覺。
解決:
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可以象這樣用石膏板將橫梁延伸砌平成一條水平線,讓進門的人感覺頂上很平穩而不會出現不安感。
還有種值得借鑒的方法就是把梁借平,做成藝術吊頂,既化解了沖突,視覺效果也很不錯。
二、進門應能見客廳
任何房子結構,應該進門就能見到客廳,如果進門看到的是廁所或廚房,風水上認為這會造成家運敗落。進門就看到餐廳或廚房的話其實容易給人饑餓的感覺,而且油膩容易飄散到門口;而進門如果看到廁所的話,不用說,傳統的中國人都明白:那實在太不雅了。
解決:
現在不少房型進門就能看到衛生間的大門,可以將大門按實際需求向左或是向右移位,原門封閉后做一個簡單的背景墻處理,既避免了尷尬又在視覺上添了些亮點。
還有一種解決辦法就是在過道中合適的方位做個玄關,能較好地遮擋住直觀衛浴的視線。但一般不建議做成全封閉背景墻式的,這樣會讓進門的人感覺厚重有種視覺壓迫感,可用一些半透明的裝飾玻璃或一些裝飾材料、小品做成鏤空的玄關形式,效果會更好。
三、天花板不宜過低
如果家里層高過低,風水上認為這會導致氣流不暢,同樣會給家帶來不好的運氣。在心理學上來說,也會給居住的人一種壓迫感,久了會影響情緒,生活、工作、學習也會受一定的影響。
吊頂因為能做出不少造型和創意,在現代家裝中尤為受到歡迎。漂亮的造型吊頂,配上一款精致的吊燈,成為很多家庭里都能看到的“最佳搭配”。
但如果家里層高低于2.60米的話最好就不要考慮這種設計了,舍棄復雜的造型吊頂,配上一款光線、效果調節自如的吸頂燈,大方、適用,避免問題的同時,效果也不錯。
四、區域設置講究多
(1)客廳
從居家風水而言,客廳的風水關系著家庭的運勢、和睦。一定要使氣順暢的流通在客廳之中,最好位于住家的前半部靠近大門的位置,以便直接吸納從大門進入的氣。從常理來說,明亮、通風、規正的客廳也是我們每個家庭所喜歡和需要的。
現在不少房型是必須經過一條走廊才能到達客廳,這樣的話走廊一定要保持整潔、明亮,風水上認為這樣能避免阻礙氣進入客廳,常理而言也能給進門的客人一種舒適的感覺。
有些客廳房型不是很正,如果客廳呈l形,可考慮用家具將之隔成兩個正方形區域,視為獨立的空間。既能消除忌諱點,又能“多”一個區域另作規劃。
(2)臥室
我們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臥室中度過,所以風水認為這個區域設置的好壞不但影響我們的健康,也影響我們的整體運勢。一般認為臥房的房型最好為方正型,“刀”字型或狹長型的房型最好不要選作臥房,或在設計上花些心思巧改房型。
還有種說法認為門和窗戶相對是不吉利的,如果氣在門窗之間穿流過床,就會引起疾病。其實如果不是過于講究的話,在設計時注意不要將床的位置設置在窗下方,否則窗外動靜易給睡覺的人帶來不安,門窗相對,這種設置會讓床對著房門,也會給心理造成不塌實感。
(3)廚房
風水上對于廚房區域的設置也有不少說法。認為廚房不宜向南方,因為南面屬火,廚房也屬火,火上加火,則對居家不利,而我們易接受的是向南因為朝向、溫度等因素,食物易腐化,所以廚房最好不要設在南向。最適合的位置應為房子的東部與東南部。
除此之外,廚房門也不宜正對臥房和衛生間,油煙熏沖和端著香噴噴的飯菜出門卻看到衛生間,相信誰都會倒胃口。如果房型剛好是這樣的話,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房門移位了。不過得注意整體的規劃性,多聽聽設計師的專業建議比較保險。
(4)書房
據說書房中有其掌管之星,也就是文昌星,風水上認為文昌位不能緊鄰衛生間,不然會有污穢文昌的疑慮。而現實生活中,衛生間是個利用率很高的區域,書房如果緊鄰衛生間的話,容易打亂正在學習或工作中人的思緒,注意力不易集中。
有些家庭將臥室的一塊區域劃分出來作為工作區域,風水上認為這也是不可取的,運用常理也不難判斷這不是個聰明的做法,睡覺前還要看到工作薄、數據報表,這覺還能睡得香嘛?不妨用一塊屏風來遮擋一下,不影響實用效果還照顧了不易察覺的情緒。
(5)衛生間
衛生間在風水中屬水性,具體的區域設置在前面已說到,不宜與廚房、臥房門正對,最佳的方位應在北或東北方相對較為隱蔽的區域。當然,如果整體格局規劃不方便,也不必過于講究,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移門、設置玄關等方法解決。
生活家家居
品質是我們的初衷和追尋。從生活家成立之初,
品質就是我們印在每個作品里的烙印。
我們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從選材的每一個細節開始,保障家庭健康。
了解更多裝修知識,請隨時關注(生活家家居)